總臺與國家地理聯合出品—中美合拍紀錄片《沿著運河看中國》全球播出
2023年10月11日 10:13由總臺與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共同打造的中美合拍紀錄片《沿著運河看中國》,于9月26日-27日在江蘇衛視播出,9月30日在國家地理頻道播出。該片入選國家廣電總局“十四五”重點項目,獲評2023-2024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。
節目在江蘇衛視播出前,總臺臺長葛萊主持了多輪審片會,總臺副臺長陸峰、任桐、崔峰參與審片,對成片結構、內容細節、畫面呈現等多方面提出修改意見,并提出,《沿著運河看中國》要在新時代背景之下塑造中國大運河的國際形象,不僅要有歷史縱深感,更要有時代感和現場感,向世界描摹出一幅寫實與寫意結合的中國社會生活畫卷,便于外國觀眾觀看和接受。
《沿著運河看中國》全片分為上、下兩集,單集44分鐘,從黃金水道、綠色廊道、理水智慧、文化融合4條主線解讀中國大運河;由美國歷史學者Andrew Field帶領觀眾沿著中國大運河行走,探訪沿線城市與村鎮,展示當代中國的發展與風貌,向世界呈現一條“活”著的中國大運河;用一個個生活在運河沿線的普通人,來講述這個宏大的跨越時間和空間的中國故事。
作為一部國際合拍紀錄片,《沿著運河看中國》旨在讓國際觀眾了解中國大運河,認知中華文明的歷史,認知當代中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,認知中國歷久彌新的發展智慧。中國大運河歷經2500年發展歷史,蜿蜒3200公里,最具象化地呈現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;如今,大運河在新的國家級規劃綱要之下正歷經史詩級復興,運河沿線城市有了共同的發展愿景,探索文旅、生態融合發展,為運河注入新的活力,又鮮活地向世界講述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、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。中國大運河貫穿中國南北,促進沿線文化和人才的流動,也在不同程度上塑造并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統一性;中國大運河通江達海,與海上絲綢之路鏈接,歷史上更是有著馬可·波羅等眾多外國名人通過運河認知中國,又充分體現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。中國大運河,正是中華文明連續性、創新性、統一性和包容性的最生動體現。
總臺國際傳播部和國家地理聯合組成的紀錄片創作團隊,歷時一年多,圍繞大運河展開前期調研、實地走訪、現場拍攝,足跡遍布運河沿線南北的30余個城鎮,挖掘上百個從古至今的生動故事,最終揀選出符合國際受眾收看需求的故事和人物,讓他們以充滿自信和生機的語態,向世界講述這個宏大的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運河故事。在Andrew Field的探索旅程中,既有生動感受,也不乏深度對話。正如他自己所說:“紀錄片《沿著運河看中國》的拍攝是一段奇妙的經歷。在這趟旅程中,我對中國大運河有了更深的認知,了解了它悠久的歷史,先進的技術,以及它之于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和經濟的重要意義。更重要的是,我與來自各行各業的人相識、相交,他們與大運河有著深刻的聯系,與我分享了他們對大運河的認識。我們共同完成了這個特別的紀錄片,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講述中國大運河的故事??梢哉f,中國建造了大運河,大運河也塑造了今天的中國。”
中國大運河是一個溝通、聯結的水系,是流淌的文明,是凝練的智慧,是涌動的國家記憶,連接著中國的過去、現在和未來。如今,全球51個國家擁有500多條運河,涉及3000多個運河城市。2014年中國大運河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《世界遺產名錄》之后,不僅成為世界性的中華文化標識,更成為中國溝通世界的文化廊道。
合拍紀錄片《沿著運河看中國》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的一次全新創作。中美合拍創作團隊通力合作,以宏觀視角俯瞰,以微觀視角解讀,通過國際通用的電視語言表達,在時間和空間的跨度上,呈現大運河歷史與當代的連接、中國和世界的連接,展現中華文明中所蘊含的生態理念和發展智慧。該片還將在全球多個媒體平臺推出,持續向世界展現中國大運河的風采。